139-2927-0182 / 胡先生
德一家具给您一个”家“ ● 高品位生活
服务热线:13929270182 / 胡先生
热门关键词:现代高端家具 | 时尚家具 | 简约家具
4新闻中心
您的位置:首页  ->  新闻中心

文化内涵为新中式家具赋能


  作为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家用之具,家具随着人类文明的诞生而出现,也伴随人类进化和生活方式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。千百年来,不同时代、地域的人们依据自身的生活习惯和审美趋向来设计、制作并使用家具,使其天然烙上了特定时空的文化符码。我国传统造物文化灿烂辉煌,明清家具一度登上我国传统家具工艺及美学的巅峰,受到世界范围内的认可。
   近年来,新中式家具应时而生,在以年轻人居多的消费群体中盛行开来。2018年是新中式家具市场的“井喷”之年,无论是从各大品牌家具展还是从行业数据统计来看,新中式家具的发展态势堪称猛烈。同时,如何对传统文化进行合理传承与现代超越,如何在定位、理念、设计、商业等重重维度中找到平衡点,新中式家具产业在机遇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也提上日程。近日在广东省中山市举办的第二届(2018)中国新中式红木家具论坛恰逢其时,本次论坛以“关于设计·关于文化”为主题,聚焦新中式家具文化与商业的新契机、新中式产品体系的建立、品牌的运营,深入探讨了新中式家具品牌、文化、设计等热点话题。
   作为人们生活的一种诠释方式,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,文化潮流的不断重构,人们生活方式与思想意识的变迁,中式家具的样貌也呈现出不断更迭的状态。亚洲家具联合会原会长林作新表示:“生活方式的改变是渐进式的,新中式是传统过渡到现代的中间产品。”林作新指出,中式现代家具发展速度很快,从业者要在设计上符合现代工业生产方式的要求,从而降低成本,促进更多消费者购买。而且,在产品设计时应注重简约、环保和年轻化。
   同时,随着机器批量生产的标准化、机械化技术不断成熟,商业形态的不断完善,消费市场的不断细分及壮大,家具业也势必在掣肘中找到平衡。广东省家具协会会长王克表示,新中式是当下消费升级、品质升级的突破,新中式家具发展应处理好“十大”关系,包括新材与节约、设计与定制、时尚与休闲、设备与量产、人才与工匠、档次与定位、精品与效益、诚信与服务、品种与品质、优质与优价。
   我国明清家具作为经典被无数人追捧,而新中式家具作为传统家具的“老树新芽”,经过多年发展,在设计上已经取得很多创新。明清家具研究学者张辉以《成功的新中式之作与明式家具的传承》为题,分析了传统家具和新中式之间的传承与创新。他认为,虽然现代家具与红木文化的新中式不是同一概念,但两者应互有借鉴。新中式在保留部分传统的框架、原形和符号时,也要符合新时期的审美,如果没有“传统的框架、原形和符号”就不是“中”,没有“新时期的审美”就不是“新”,新中式应把握好这两者间的关系,市场才能更加稳定发展。
   “以人为本”是多位专家对家具制作工艺提出的共同原则。中央民族大学人体工程学专家苏垣认为,当前,新中式红木家具已成为我国家具行业的一大发展趋势,但很多中式家具的生产企业仍处于“传承有余,而发展与创新不足”的处境,在人性化设计等方面还存在不足,需要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,更加明确新中式红木家具座椅设计的细节。上海市家具研究所副所长许美琪认为,设计家具时,应满足功能需要、舒适性、耐久性和造型美观四个方面。家具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实用,在实用的基础上,兼顾舒适性、耐久性和造型美观,这样才能不断探索红木家具的更多可能性,使红木家具更加趋于完美。
   针对目前家具市场上存在的大量同质化问题,家具行业学者王周表示:“木家具以其简约、雅致、含蓄、精巧成为一种具有东方哲学美感的艺术形式。但如今,新中式红木家具市场存在同质化现象,要想改变这种现象,从业者应大胆‘混搭’与‘跨界’,用兼收并蓄的方式为新中式带来活力。其实,红木家具与生活美学之间要把握好‘重精神、轻物质’‘重文化、轻虚名’‘重创新、轻浮夸’这三重关系,使红木家具浸润着中式生活美学。”
   家具既是家家户户必备的日用品,也是我国历代文人雅士琢磨与吟咏的风雅之物。李渔曾在《闲情偶寄》之《一家言居室器玩部》中说,“凡人制物,务使人人可备,家家可用”,他引以为豪的暖椅设计便是“可享室暖无冬之福……砚石常暖,永无呵冻之劳”。时过境迁,如今的新中式家具行业已经壮大,成为涉及文化、审美、艺术、设计、技艺、市场等各种层面的综合性行业。与会专家表示,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、高校负责人、设计师、经销商等需共同合作,从设计创新、品牌塑造、人才培养、文化创意等方面共同发力,共谋新中式家具的发展之路。
[返回]   
底部导航
服务热线:13929270182 / 胡先生
地址:东莞市道滘镇南丫村亨龙工业区9号
扫描二维码
东莞市德一建筑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Copyright © 2019 版权所有 【GMAP】技术支持【东莞网站建设】【后台管理】访问量:百度统计粤ICP备2022115366号